烧伤疤痕可发展为:
A. 增生性疤痕:在皮肤损伤愈合后疤痕仍然继续增生,突出于正常皮肤表面,形状不规则,不向周围扩张。多呈紫红色,质地硬韧,有灼痛及痒感。
B.表浅性疤痕:多见于浅二度烧伤、皮肤表浅擦伤或表浅感染,皮肤平软,仅外观较粗糙,有时留有色素沉着或色素脱失。
C.萎缩性疤痕:也称扁平疤痕,表面平滑光亮有明显的色素减退或沉着疤痕不稳定肌底较为牢固,与正常皮肤边界清楚,一般不会引起功能障碍。
D.疤痕疙瘩:是以强大增生能力为特点的疤痕,并向四周皮肤呈蟹足样浸润,又称为蟹足肿,常见于强壮年,病变高于皮肤呈紫红色,质地硬,有痒感,病理上是由大量旋涡状排列的纤维束构成。
E.挛缩性疤痕:影响功能多发生在关节屈侧,也见于颈部。眼角、鼻角、鼻唇沟、阴道口、会阴部等;烧伤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。关节处的蹼状疤痕可使关节挛缩不能伸直;官腔口状的蹼状疤痕会使管腔口狭窄,发生在其他部位则可影响外观及功能。
对于普通的一般性烧伤疤痕修复时,在疤痕形成后的3~6个月内,一定要注意保护。烧伤疤痕修复要注意局部避免阳光暴晒和风少的刺激,烧伤疤痕修复时患处不使用化妆品,也不要用不卫生的手反复摩擦、挤压,保持清洁,这样可以有抑制性地预防色素沉着。烧伤疤痕修复也外用药物,以抑制疤痕增生和色素沉积或脱失,促进疤痕软化。